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双向投资持续增长,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投资互补关系,对促进双方经济共同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研究目的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的投资互补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的投资互补关系进行了研究:
1.投资现状及趋势分析:刘友金(2016)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现状、特点和趋势,指出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优势,但也面临着投资风险、文化差异等挑战。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围绕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投资互补关系展开,主要内容包括:
1.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投资现状及特点:阐述中国对外投资现状、“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吸引外资现状,并分析双方投资现状存在的问题。
2.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投资互补性:从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市场规模、技术水平四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投资的互补性,并进行定量分析。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投资互补关系进行深入探究。
1.文献研究法:将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一带一路”、国际投资理论、投资互补性等方面的文献,为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重点关注以下几类文献:-“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目标、进展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中国对外投资现状、趋势、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投资环境、政策法规、风险挑战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国际投资理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间投资互补性研究的相关文献。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切入点,从投资互补性的角度研究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应提供新的视角。
2.研究方法的创新:本研究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投资互补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3.研究内容的创新:本研究将深入分析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投资互补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投资合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张 健, 刘 斌, 张 喆.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对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j]. 世界经济, 2019,42(12):36-60.
[2] 刘 卫.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投资合作风险与对策研究[j]. 当代亚太, 2020,32(01):55-78 127.
[3] 李 想.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