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从要素构成看,“数据”已超越传统的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脱颖而出,上升为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对数字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国家竞争的焦点正从资本和劳动力迅速转向数据资源的争夺和攫取。《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指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GDP占比达34.8%,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据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年)》显示,2019 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 35.8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36.2%,占比同比提升 1.4 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在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关注的重点。绿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产业,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发展理念。具体包括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10月26 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高能耗行业亟需转型,生活消费方式有待优化,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一方面,数字经济这个新的经济形态已经并正在改变着、冲击着既有的产业结构、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加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也造成了新形态的能源消耗和生态危机,对我国绿色GDP的核算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因此,探究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绿色GDP 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如何科学利用数字经济的发展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提供一些思路和政策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绿色gdp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4年以来,我国也在积极开展绿色gdp核算的研究。2004年,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正式联合开展了中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基于先前学者的疏理可知现有的绿色gdp的主流核算方法有三种:一是通过建立经济与环境的投入产出模型,编制绿色 gdp 投入产出表。二是借鉴seea 法,采取从传统 gdp 中扣除自然资源损耗与环境污染价值。三是基于生态学家h.t.odum创建的能值分析法将产品与环境资源等指标转换为统一的太阳能值指标。李伟(2015)认为相比较sna体系而言,在吸收其他体系的优点的同时,我国应采用更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联合国的seem体系。该体系也也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和比较。赵泽林(2019)认为seea充分考虑了gdp增长过程中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损耗,并将其作为资本使用的一部分加以核算。这种新的核算方式不仅使国民经济核算更科学,而且有利于改进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基于数据可得性与指标合理性的前提,姜琪和王越(2020)认为使用seem体系更为合理。因此,本文将采用seem体系作为绿色gdp核算的主要方式。
梳理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可知,在研究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中,grossman和krueger(1992)认为产业结构与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产业结构在不同阶段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同影响;oosterhaven和broersma(2007)对部门结构和集群经济进行研究,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朱帮助(2019)引入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指标,实证研究发现广西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绿色发展效率。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和深刻的影响。王宏伟(2009)认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齐亚伟和张荣真(2015)认为数字经济中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正向效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显著的同方向变动;崔艺和熊晓轶 (2021)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效赋能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装备制造业,促使其向高技术含量的绿色环保产业转型;郭炳南,王宇和张浩(2021)认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解释力更强,其中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释放产业结构升级红利的重要传导机制,并且,数字经济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获得了更大的数字经济溢出红利。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 - 2022年1月 撰写开题报告
2022年2月 - 2022年3月 定初稿,修改论文
2022年4月 修改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 数字经济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张雪.江西财经大学.2021
[2] 数字经济助力绿色低碳发展[j].吴琦,任大明.金融博览(财富).2021(11)
[3]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带来经济绿色化吗?——来自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樊轶侠,徐昊.经济问题探索.2021(0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