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的产量日益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餐厨垃圾富含有机质,但含水率高、易腐败,传统处理方法如填埋和焚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产生二次污染。
剩余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但同时也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厌氧发酵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处理手段备受关注。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的厌氧发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主要内容:
1.对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确定其适宜的混合比例。
2.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如ph值、温度、接种量、底物浓度等)对联合发酵产酸的影响,确定关键影响因素。
3.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联合发酵产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实验材料:收集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样品,测定其基本理化性质,并根据需要进行预处理。
2.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vfas产量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发酵条件。
3.实验操作: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厌氧发酵实验,定期监测发酵过程中ph值、vfas浓度、cod去除率等指标。
5. 研究的创新点
1.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联合发酵产酸的工艺条件,实现多因素协同控制,提高vfas的产量和产率。
2.建立联合发酵产酸的动力学模型,揭示vfas的生成规律,为优化发酵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3.为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周 波,陈 伟,张无敌,等.餐厨垃圾与污泥干式厌氧消化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21,39(5):78-85.
[2]徐 静,黄 瑶,张 鹏,等.剩余污泥与餐厨垃圾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效能与微生物群落分析[j].环境工程,2021,39(4):140-147.
[3]张 敏,王 超,张 蕾,等.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学报,2020,14(11):2329-234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