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企业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2023-08-29 09:33:2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一)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背景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的发展和平台越来越繁荣,催生出一种新的业态,企业内部也开始使用微信,钉钉等社交媒体进行项目沟通与团队协作。本课题将以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从企业员工及平台的角度提取并分析了包括网络效应、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沉浸、持续使用意愿等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深入剖析该环境下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从多角度对企业社交媒体平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提高企业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2、国外研究概况和趋势国外关于影响员工企业社交媒体使用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从企业层面看,denyer(2011)发现影响员工使用企业社交媒体的因素来自组织视角,例如社会环境,社区感知,团队和工作的性质,组织文化和领导者而kiigler(2012)则确定了包括技术在内的各种因素的不同方面的优点,易用性,社会(即声誉,感知临界质量)和组织气候因素(即信任,协作规范和社区联系)。从员工层面看,eighmey&Mccord(1998)最早总结了员工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动机,分别是获取信息、社会参与、日常沟通、建立新连接和维护人际关系。企业社交媒体能发布信息、查找员工信息,支持私聊、群聊,预定资源,无容量上限传递文件,与公共社交媒体平台相比,显然对组织和员工更加有用。与此同时,员工也发现,企业社交媒体满足了工作方面的许多需求,比如员工可以清楚的查看组织架构,精准找到自己期望需求帮助的同事,和项目组成员方便快捷高效地沟通。用户在使用软件时的积极情绪理论对用户的持续使用有一定的影响,用户自身情感态度决定了其持续使用的意愿,提升用户感知有用性和减少负面情绪等因素会改善用户对社交媒体的持续使用意愿f yin, m liu,(2015)。同样社交过载通过影响情绪耗竭来影响满意度和社交媒体 不持续使用意向,即情绪耗竭在社交过载与满意度,社交过载与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之间都起着中介作用。maier、laumer 、 eckhardt (2012)3、国内研究概况和趋势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企业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是当前社交媒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关于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主要刊发在图书馆情报类刊物上,并且每年刊发数量持续增长。但国内对于企业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而学术论文大都侧重于从企业的角度研究企业社交媒体,而并非从员工的角度研究企业社交媒体。牛静、常明芝(2018)研究发现,社交过载、信息过载和隐私关注( 压力源) 会通过影响社交媒体倦怠( 负担) 进而影响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 结果) ,社交媒体倦怠在社会交往压力源与结果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部分社交媒体,比如钉钉,会有端外“钉”功能和免费电话,员工很容易被需求方找到,因此无时无刻不被信息干扰,非工作日也经常会被老板“钉”,或者同事打电话求助,这都会给员工带来负面情绪,鲁欢(2019)。与此同时,研究发现,态度直接影响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态度对持续使用意愿和行为之间有负向的调节作用;使用后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及自我功效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度对使用后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感知关系性和感知胜任性正向显著影响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对满意度正向影响显著,满意度对态度产生直接影响孟 猛、朱庆华(2018)。并且一般而言,用户对移动社交媒体的期望确认度越高,认为移动社交媒体越有用,对使用移动社交媒体越满意。由大量阅读国内外学术文献可知,国内外关于企业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大多片面于公共社交媒体(非企业社交媒体),并且国内企业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研究的现状基本上局限于与员工绩效关系、营销、员工价值等方面,而对于企业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文将侧重从技术接受模型影响因素去完善之前学者的企业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一) 意义(1)理论意义随着企业社交媒体的兴起,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已有大量关于社交媒体使用的研究,但专门探讨这一新兴环境下,企业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却特别少,而且多以国外文献为主。技术接受模型作为研究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经典理论模型,已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认同,但由于其模型的简洁性,过去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传统的技术接受模型进行了调整,并整合了用户的态度与意愿、感知风险理论、兼容性,研究员工企业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2)实际意义 企业社交媒体是企业内部重要的信息传播沟通工具,当公司全员都在使用某一种企业社交媒体作为日常办公的帮手时,员工个体也将更深入、更高频次的参与组织内部的信息传播活动;员工工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与同事日常的互动方式都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影响。研究影响员工企业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从多角度对企业社交媒体平台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企业提高员工企业社交媒体的持续使用意愿有重大借鉴意义。参考文献

[1]湛军,王璐瑶,郭政.新冠疫情环境下企业社交媒体使用——以公共社交媒体为调节变量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5):93-109.[2]薛云建,董雨,浦徐进.知识付费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21,35(04):17-23.[3]魏玲,郭新悦.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知识付费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研究[j].科技与管理,2020,22(02):83-90.doi:10.16315/j.stm.2020.02.003.[4]关磊.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基于用户体验、tam和ecm的整合模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02):48-59.doi:10.16384/j.cnki.lwas.2020.02.007.[5]朱多刚.国内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研究现状[j].现代情报,2019,39(09):131-141.[6]赵雪芹,王少春.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j].现代情报,2019,39(06):70-80 90.[7]鲁欢. 企业社交媒体的使用对员工社会资本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9.[8]牛静,常明芝.社交媒体使用中的社会交往压力源与不持续使用意向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71(06):5-19.doi:10.14086/j.cnki.xwycbpl.2018.06.001.[9]栾迪.b2b与b2c企业社交媒体营销研究综述[j].中国商论,2018(24):51-52.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8.24.051.[10]薛钧文.移动微博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7):103-104.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7.047.[11]黄斐,郭泰麟.企业社交媒体营销的实践路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2):75-79.[12]李昳,张向前.组织内部社交媒体使用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过程机制研究:基于深度访谈的探索性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8,31(01):91-95.doi:10.14059/j.cnki.cn32-1276n.2018.01.019.[13]孟猛,朱庆华.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01):5-18.[14]李志,朱甜甜.基于tam的社交软件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2):43-46.doi:10.14004/j.cnki.ckt.2017.2492.[15]吴恙. 企业社交媒体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16]黄柏淅,朱小栋.移动社交类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情报,2016,36(12):57-64.[17]吴朝彦,黄磊.零售企业对移动社交媒体的持续使用意愿[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06):88-95.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5.06.013.[18]刘凌含. 企业社交网络激励机制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19]周欣燕.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移动电子商务使用意愿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20]颜端武,刘国晓.近年来国外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12,32(02):167-177.[21]方针. 用户信息技术接受的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22]徐晓东.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3(09):9-14.doi:10.13811/j.cnki.eer.2003.09.002.[22]薛云建,董雨,浦徐进.知识付费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3]davisbagozzi,warshaw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a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j]management science1989,35(8):982-1003.[24]agarwalr,prasadj.. ar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germane to the acceptance of new infor mation tec hno logies?[j]decision sciences,1999,30(2):361-391.[25]aguenzabb,soma p m,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social networking and its imp-acton employee productivity[j],iosrjournalof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2,1(2):48-52.[26]shaizatulaqma kamalul ariffin,mohamad fakhrul reza abd rahman,ali mughal muhammad,qi zhang. understanding the consumer’s intention to use the e-wallet services[j]. spanish journal of marketing - esic,2021,25(3).[27]shichao pang,peng bao,wenyuan hao,jaewoong kim,wei gu. knowledge sharing platform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continued use intention[j]. sustainability,2020,12(6).[28]bhattacherjee a.understanding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an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j].mis quarterly,2001,25(3):351-370.[29]mcafee a. enterprise 2.0: the dawn of emergent collaboration[j]. iee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2006,34(3):38-38.[30]kanegc.2015,enterprise social media:current capabilities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j.mis quarterly executive.14(1): 97-113.[31]samar rahi,mazuri abd ghani. examining internet banking user’s continuance inten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technology continuance theory and task technology fit model[j]. digital policy, regulation and governance,2021,23(5).

[32]leonardi pm.2014.social media,knowledge sharing, and innovation: toward a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visibility[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5(4): 796-816.[33]david denyer,emma parry,paul flowers.“social”,“open”and“participative”? explo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rganisational effects of enterprise2.0 use[j]. long range planning.2011,44(15):375-396.[34]eighmey j,mccord l.adding value in the information age:uses and gratifications of sites on the world wide web[j1.journal ofbusiness research,1998,41(3):187-194[35]f yin, m liu, c lin.forecasting the continuance intention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ssessing privacy risk and usefulness of technology[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5,9(9): 267-27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解决的关键问题(一) 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以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提取并分析了包括感知风险、兼容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等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深入剖析该环境下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从多角度对企业社交媒体平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提高企业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二) 关键问题1.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企业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2.分析总结企业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现状;3.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中小企业社交媒体使用改进建议。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企业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技术路线:1.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查找技术接受模型这一背景下,影响企业员工持续使用意愿的核心内容;2.结合实际以及中外学者相关研究理论,分析企业员工社交媒体使用意愿现状;3.整合以往的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企业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概念模型。4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 针对企业社交媒体使用用户进行问卷调查,5.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探讨技术接受模型因素对企业员工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6.提出中小企业社交媒体使用状况改进建议。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已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修完了规定学分;参加了有关课程实习、调研等活动,通过撰写专业课程论文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初步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同时,查阅并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将撰写的论文内容作了认真思考,对选题研究领域的背景与发展态势有了一定了解。通过了大学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初步具备了查阅相关中外文文献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经济与管理学院资料室与实验室在论文研究写作期间对毕业生全天开放,为完成论文提供必要的保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