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危机事件传播中的新闻伦理问题开题报告

 2023-01-19 22:55: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信息化时代,微博作为传播信息、个人意见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截至2015年6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网民使用率为30.6%。尤其在具有突发性的危机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已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及传播平台。作为传统媒体的有力补充,许多重大的危机事件最先从微博爆发揭露,它让公众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了解到突发事件的内容,并可以就此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受众进行讨论交流。微博使社会话语权得到下放,使每一名使用者都有机会就某一事件发表并传播自己的看法,而公众也习惯性的利用微博来获取信息、交流意见。每一名普通的用户都有了自己发声的喇叭,都成为了#8220;自媒体#8221;的终端。面对广大的受众群体,微博既是自媒体,又是一个有着显著影响力的公共平台。然而,技术的快速发展往往会引发伦理建设的落后。微博在为我们提供了这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伦理问题的产生。在这一虚拟环境下,由于受众的从众心理与逆反心理等,微博语言暴力频发,虚假信息更是充斥其中。所以,了解微博在危机事件传播中所产生的的伦理问题究竟有哪些,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可以使受众更好的利用微博这一当下最主流的自媒体,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另一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来寻求合理的对策,政府也可以规范在危机事件中微博的信息传播功能,增强正能量,以求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传播平台。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基本概念的介绍,从传播学、伦理学的角度对相关概念与定义进行明确。第二、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将从解读、传播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全面具体的介绍所产生的微博伦理问题,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将从微博使用受众、微博运营者和政府法律制定等角度给出解决对策,以求避免伦理问题在危机事件传播中继续出现,最大限度的发挥微博的传播功能。最后一部分为全文的总结和展望。

(一)微博参与危机事件传播的现状及特点1500字左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微博工具又称Twitter,它诞生于于2006年,也是最早的、最流行微博形式。国内的微博产生于2009年。理论上,一般从传播学、伦理学的角度来探究,并辅以社会学、心理学以及舆论学。国内论文对微博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微博功能扩展的研究。现在的微博不仅仅用于单纯的交流沟通,更是在人际沟通的基础上进行营销和扩展,在商业、政治及公共事件的报道宣传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Ali Nobil的《Is Twitter a useful tool for journalism》一文中就对Twitter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2、对微博舆论的研究。由于在虚拟的环境中,微博的舆论力量不可小觑,就某一事件而产生的舆论影响已突破网络直接影响到现实的结果。例如宋文磊的《微博舆论文化中的伦理问题研究》、王彤的《微博舆论的形成及其管理分析》中就对这种既存在积极影响又存在消极影响的微博舆论进行了探究。

而在微博伦理方面,研究内容也比较多。有的文章以伦理起源为基准,从西方的几种经典伦理思想开始进行论理学的解析。如卢辉灿的《传播过程视域下微博传播伦理研究》就以罗尔斯的#8220;无知之幕#8221;,西方基督教思想等伦理起源作为基准来进行研究。除了从起源角度来探究外,更多的人结合网络特点来探究网络伦理,由于计算机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兴起,这方面的文章也基本从90年代开始,如孙伟平,严耕的《网络伦理》一书,最早对网络伦理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本文将从微博的传播特点出发,运用传播学、伦理学等观点进行分析。为了更加形象、更具时效的探究微博在传播过程中所带来的伦理问题,除了运用文献研究法外,还会更多的运用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探究并对比最真实、最典型的危机事件传播案例,如马航事件、天津港口爆炸等案例,以点观面,全面直观的展现微博传播中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及影响,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问题所在并寻求最佳对策。

撰写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宋文磊,《微博舆论的伦理问题研究》 [d],大连理工大学 2013

2、卢辉灿,《传播过程视域下微博传播伦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王玉华,《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伦理失范与规制研究》 [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