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抗日剧是以抗日故事作为电视剧的主要叙述对象,其本身涵盖着1937-1945年日本侵华史、中华民族反侵略史等多个层面,不仅是国家力量引导、规劝、灌输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工具之一,更影响着受众对于革命历史的认知,因而无疑是当代中国电视剧创作的重要领域。
在对近十年(截至2013年上半年)播出的电视剧统计调查发现,我国的抗日剧数量达到了300多部,其中2012年播出的抗日剧更是达到49部之多,这样的产出是相当惊人的。
纵观其质量却良莠不齐,虽然各大卫视都能见到抗日剧的身影,但泥沙俱下、佳作寥寥无几,武侠化偶像化英雄和弱智化脸谱化敌军的抗日神剧却充斥荧屏、为受众所诟病。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以近年来的多部#8220;抗日神剧#8221;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对其娱乐性倾向和荒诞性进行解读,力图揭示#8220;抗日神剧#8221;误导受众、消解历史的现状。并延溯到早期深入人心的如《铁道游击队》等抗战剧和新世纪以来如《亮剑》等多部成功的抗日剧,深层次多角度挖掘抗日剧的#8220;幽默性#8221;和消解历史的原因,着重阐释传播者的利益驱动状态和受传者的文化心理需求和主体遮蔽性。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娱乐是受众的天性,电视的娱乐功能便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诞生的。时下对于抗日经典的解构改编成为潮流便能说得通了。即使受众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抗日神剧的现实特性,但仍然不可避免的受到其背后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并不过分关心抗战的悲壮性和历史的严肃性被消解这一事实,他们通过对#8220;抗日神剧#8221;的唾弃不屑达到自我满足、获得消费的快感。本文试图从传播学、受众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角度分析抗日剧娱乐性倾向的成因和危害,并强调改编必须尊重经典、强化精神内涵的重要性,探索制作真正意义上讴歌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坚贞的民族气节的抗战剧的道路。
写作提纲:1.对于抗日神剧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2.描述抗日神剧的娱乐化倾向的具体表现3.分析抗日神剧之#8220;神#8221;的原因、成因,从传播者和受传者两方面用传播学、受众心理学、社会学具体探索其娱乐化倾向的成因4.阐述娱乐化倾向的危害、探索出路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03年一2013年上半年的十年里,我国的抗日剧数量多达300多部,其中的抗日神剧更是不胜枚举,以其作为主体进行研究的文献也相继应运而生。许多报道或期刊文章都探究了抗日剧变#8220;神#8221;、变#8220;雷#8221;的原因,探究了抗日剧日后的出路,但对于抗日神剧的娱乐性倾向原因的探索却寥寥无几。李睿在《国产抗日题材电视剧的过度娱乐化问题研究》中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方面对抗日剧的娱乐化倾向的成因进行了详尽的反思,舒开智在《当前抗日题材电视剧娱乐化现象反思》中提出西方的传播者的逐利心态、后现代主义思潮、受众的娱乐需求是娱乐化倾向的祸因,杜颖的《新时期抗战题材影视剧娱乐化现象研究》将娱乐化倾向归因为后现代文化、经济商业文化和受众需求,都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但是仍然缺少对于抗日剧整体呈现出的一种#8220;喜剧#8221;色彩以及与民族性相联系的探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研究途径及资料来源:(1)相关文献资料。(2)知名外贸企业网站及其年报。(3)相关网站。(4)图书馆相关书籍。
2.研究基础:(1)专业知识基础本文将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关于新闻传播、电视专题片制作、媒介经营管理等有关知识进行论文写作。 (2)论文资料来源参考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电子资源、相关商务网站以及图书馆相关书籍的数据、材料和文献作为论文写作的参考。3.解决问题的思路:(1)可能出现的问题 查找以及整理数据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偏差,则分析结果也会有误差。(2)解决问题的办法:1)引用资料和数据时须多方面查证,确保资料来源的可靠性、真实性。2)多看这方面的权威书籍,并向老师或专业人士咨询问题,避免错用理论知识。
5. 参考文献
[1]马歇尔#183;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 [2]刘彬彬:《中国电视剧改编的历史嬗变与文化审视》,岳麓书社,2010。 [3]陈斌:《抗日神剧,一个扭曲的艺术符号》,声屏世界,2013.9。 [4]郭庆光:《大众传播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中央电视台:《#8220;抗日剧#8221;可以这么拍?》,2013。 [6]陈国恩:抗日神剧传播的错误价值观[J].文学教育,2013.10。 [7]杨琪:消费文化语境中的热播抗日题材电视剧研究[D].苏州大学,201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