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前,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脱贫攻坚、医疗改革等民生类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紧迫,民生支出是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透明度的高低对财政支出的结构和效率有直接影响,政府行政行为的信息公开水平和尺度对于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以及财政关系的稳定运行具有直接决定性作用。
因此,财政透明度的增加是否能扩大民生类支出,又从哪些方面对民生类支出产生影响?要发挥财政透明度对于民生类支出的正面效益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因素又有哪些?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答对于当前中国的基本民生政策以及未来几年中国财政透明度的提高积极性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立足于全国省市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求证财政透明度与民生类支出之间的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着重研究财政透明度提高是否影响民生类支出,以我国省级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从理论研究、实证分析两方面对财政透明度与民生类支出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出。按照以下思路构建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基础理论、第三章为计量模型、数据及变量说明、第四章为回归结果、第五章为结论政策建议,其中三、四、五章是论文的核心内容。
第一、二章是文章的理论基础:第一章主要概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文献综述,还有本文的创新。第二章主要论述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即学术界公认的财政透明度理论与民生支出理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本理论:学术界基本的公共理论认为,财政透明度是良好财政管理的一个方面,但财政透明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促进效率、保障政府和官员负起责任的一种方法,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也把它视为宏观经济稳定、政府良治和财政公平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民生支出是指各级财政部门用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扩大就业、义务教育投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直接涉及群众利益方面的支出。民生财政是指财政民主,还财权于民,公众能充分享受到纳税人的权利,能真正掌握着财政预算的审批权,能通过自己选出来的代表对财政进行监督,能看到公共财政中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在纳税人自始至终的监督下,财政自然能体现着民生性。
陈思霞、卢盛峰(2014)通过参与试验的对比分析准确地识别分权对民生性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效应利用了全样本的县级数据,从更加扎实的微观层面扩展分权与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分析了。此外,研究丰富了分权与地方支出结构的文献,同时也为政府治理和制度设计提供了经验支撑。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0日--完成选题工作,和导师见面确定论文题目
2.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3.2022年3月18日前--完成初稿,并和导师交流意见,完成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梁城城. 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如何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04):13-23.
吕凯波,刘小兵. 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调查: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 财经智库,2016,1(02):104-115 140.
王永莉,梁城城.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政府财政透明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商业研究,2015,(12):58-6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