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锂空气电池简述锂空气电池由锂负极、电解质和催化氧还原的催化剂层(正极)组成。
其正极活性物质是氧气(o2),可以从空气中获得,不计算氧,质量能量密度达到极高的11425whkg-1[1].电极两个可能的反应式如下:li(s)==li e-(负极)li 1/2o2 e-==1/2li2o2(正极)li 1/4o2 e-==1/2li2o(正极)目前锂空气电池尚未商业化,存在诸多问题:空气电极上发生的反应经常涉及到固-液-气三相,放电产物不溶于电解液,极易导致孔隙堵塞,反应提前终止;电解液处于半开放体系中,溶剂和空气接触,发生副反应;此外,由于电解液环境的复杂,金属锂负极易受腐蚀,稳定性差[2]。
因此,电池体系的改进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进一步探究锂空气电池三相界面反应机理;正极材料催化剂必须能够有效保证正极表面放电产物的还原分解,提高电池的可逆性;开发具有多级孔结构的碳正极,提升正极材料孔隙率,容纳更多的放电产物,提升电极内部离子迁移速率,提高电池倍率性能;改进电解质,在不增加电解液黏度和降低电导率的前提下,提供更高的氧气迁移能力,并能够阻止水和氧气向锂负极扩散,保护金属锂负极[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虽然锂空气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但锂空气电池的综合性能如循环寿命、倍率性能、能量效率、安全性等方面均离实用化有很大差距。
实验室的锂空气电池循环寿命,即使在纯氧气的条件下,大多难以超过20循环,其循环性能尚难以与现有的二次电池比肩。
另外锂空气电池整体极化很大,难以承受较大的电流密度,且充电与放电的电压差较大致使其能量效率低。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