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储能器件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储能设备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等,由于能量密度低、循环寿命有限等缺点,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储能材料和器件迫在眉睫。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低维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储能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是指由过渡金属元素(如fe、co、ni、v等)与硫族元素(如s、se、te等)形成的化合物,其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多样,具有丰富的电化学活性位点,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储能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低维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的材料,例如纳米线(一维)、纳米片(二维)、量子点(零维)等。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论文将围绕低维镍、钒基过渡金属硫属纳米储能材料的构筑和电化学性能研究展开,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低维镍、钒基过渡金属硫属纳米材料的制备:采用水热法、溶剂热法等方法,控制反应条件,制备形貌、尺寸可控的低维镍基硫化物纳米线、镍基硒化物纳米片、钒基硫化物纳米片、钒基硒化物量子点等材料。
2.材料的结构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尺寸和组成进行表征。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调研阶段: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低维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2.材料制备阶段:采用水热法、溶剂热法等液相合成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时间、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实验参数,制备出形貌、尺寸可控的低维镍、钒基过渡金属硫属纳米材料。
3.材料表征阶段: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材料表征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形貌、结构、组成和价态等方面的分析和表征,建立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材料体系新颖:本研究将低维纳米材料与镍、钒基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相结合,设计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丰富活性位点和优异电子传输性能的低维镍、钒基过渡金属硫属纳米储能材料,为高性能储能材料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2.制备方法可控:本研究采用简单、高效、可控的液相合成方法,实现了低维镍、钒基过渡金属硫属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的有效控制,为材料的性能优化提供了保障。
3.性能研究深入:本研究不仅关注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指标,还将结合材料的结构表征结果,深入分析材料的储能机理,为高性能储能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黄令,张宁,杨春,等.面向高性能储能的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21,35(17):18224-18241.
[2] 张丽丽,张新波,王海龙,等.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储锂性能研究进展[j].无机材料学报,2017,32(1):1-14.
[3] 刘畅,刘颖,张洪杰,等.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储能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33(10):1685-169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