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水稻产量的稳定增长对于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作用。叶片是水稻重要的源器官,叶片的功能与产量紧密联系。叶片衰老是一年生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自然的生理生化现象,其过程体现新陈代谢和体内养分的再循环[1]。早衰是水稻生育后期代谢机能早退的一种生理现象,是限制水稻产量进一步发挥的重要障碍,水稻早衰最明显的标志是叶片过早枯黄,光合作用时间缩短,光合生理机能显著衰退,引起籽粒灌浆不饱满或部分籽粒无法灌浆,严重影响稻谷产量和品质,从而导致减产。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若在水稻成熟期,设法延长水稻功能叶的寿命1天,理论上可以增产2%,实际能增产1%左右[2]。由此可见,研究水稻功能叶的衰老进程,延长叶片光合作用时间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稻灌浆效率,将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另外,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麦稻复种制特点,实时的水稻叶片衰老诊断,可精准水稻收获时期,为小麦生产给予有利指导。因此,准确获取水稻功能叶片的衰老信息是实现叶片衰老诊断和精确调控,进而延缓功能叶片衰老,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保障,对提升水稻生产能力和预测产量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基于高光谱技术实时监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预测高温条件下,水稻叶片衰老进程。
二、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通过不同高温条件下的温度处理,对照不同温度条件下,水稻生长的变化与不同。处理后,利用高光谱仪实时定期获取水稻单叶的光谱参数,室内分析叶片叶绿素含量;利用已有关键光谱指数,反演叶绿素变化情况,科学发现叶片衰老的关键指标。
二、技术路线
水稻不同叶位叶片高光谱反射率测定 |
水稻叶片叶绿素测定 |
不同叶位叶片反射光谱的变化模式 |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
光谱数据处理与分析、数理统计 |
提取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敏感波段及光谱参数 |
叶片特征光谱与叶绿素含量间的机理关系 |
不同温度条件处理的水稻盆栽实验 |
水稻叶片衰老的光谱动态参数 |
三、实验方案
试验在如皋市白蒲镇信息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216′N ,12045′E)进行,试验地土壤类型为壤土。5月中下旬播种,6月中旬移栽到直径30cm,高35cm的塑料桶中,每桶3穴,每穴2株。氮肥基追比为5:1:2:2。另外钾肥和磷肥(P2O5135kg.hm-2,K2O203kg.hm-2)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磷肥为过磷酸钙,P2O5含量为13.5%,钾肥为氯化钾,K2O含量为52%)。肥水适宜管理。
于盛花期(全田50%穗子开花)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胁迫处理,设3个温度处理水平,Tave(Tmax/Tmin)分别为:27(32/22)℃、31(36/26)℃,35(40/30)℃,持续时间4d,相对湿度保持在75%,温度控制模拟实际自然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水稻叶片光谱测量:采用美国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ASD)公司生产的FieldSpec Pro FR2500型背挂式野外高光谱辐射仪。叶片光谱测定时间为水稻开花后7天、14天、21天、28天、35天,选取3桶6个代表性主茎,测定主茎顶1(L1)、顶2(L2)完全展开叶中部光谱反射率。
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采集完叶片光谱反射率后,将叶片样本迅速放于保鲜袋中,经液氮冷冻处理,然后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时,将叶片剪碎、混匀,称0.10g左右,采用乙醇提取,经暗反应处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四、可行性分析
已有研究表明,高温会造成水稻叶片衰老加速,叶绿素在叶片衰老进程中具有显著变化。基于高光谱技术实时监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已比较成熟,因此,利用高光谱技术反映高温对水稻叶片衰老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高光谱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监测,实现高温条件下对水稻叶片衰老的快速、便捷、无损的监测与诊断。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年7-10月 完成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
2016年11月-2017年1月 完成数据整理与开题报告
2017年2-3月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