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文化类纪录片传播策略分析–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05 23:27: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现实意义

跨文化日益深入的时代环境下,纪录片的影像化表达方式对中国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正在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形成独有的风格与创作流程。《舌尖上的中国》、《鸟瞰中国》在融媒体生态中增强其辐射力;b站的纪录片频道培育了迥异于传统模式的纪录片生态,在二次元文化和青年亚文化下找到自己的青年话语表达方式,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历史那些事》、《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携带传统文化基因在b站上线即引起青年网友的弹幕狂欢和热烈讨论,形成了传播平台上的另类奇观。新媒体的发展为纪录片生产实践提供了一种社会化媒体场域,从而发掘全新的生产和消费途径,开掘出交互性的新产品类型,参与性的用户增值纬度,并包容地接纳多场景、多主体、多目标的立体化传播新态势。本文以开创了文化类纪录片中的先河并受网民喜爱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分析其创作思路以及传播策略,探析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如何讲述历史文物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基于此帮助更多的文化纪录片工作者在新媒体语境下更好的开展文化传播工作。

(二) 理论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以开创了文化类纪录片中的先河并受网民喜爱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分析其创作思路以及传播策略,探析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如何讲述历史文物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基于此帮助更多的文化纪录片工作者在新媒体语境下更好的开展文化传播工作。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按研究重点和理论视角可分为:

(一) 研究重点

1. 文化类纪录片传播的背景与发展历程。如刘佳静的《从故宫题材影视作品看国家话语的影像叙事转向与价值建构》;王筱卉、袁奂青的《我国文化类纪录片的ip创作启示——以“故宫”题材为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一)文献综述法。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的资源,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bin jian,liang yan.research on national culture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udiovisual symbols taking cctv documentary, 'a bite of china' as an example[j].102.2991/iccese-19.2019.16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