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在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轨道交通建设也对城市景观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何在保证轨道交通功能和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城市景观的负面影响,创造安全、舒适、美观的城市公共空间,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无锡市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城市之一,近年来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其中地铁一号线胜利门广场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城市门户。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景观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景观设计方面,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tod模式应用:学者们如王浩、李晓江等[1][2],深入研究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在站点周边地区的应用,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促进站点与周边地区的融合发展,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活力。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场地现状分析:对无锡胜利门广场一号线站点周边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条件、景观现状等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问题和潜力,为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2.无锡胜利门广场一号线景观设计理念与原则:在充分理解项目背景、场地现状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场地特色的景观设计理念和原则,并阐述其相互关系。
3.无锡胜利门广场一号线景观空间结构规划:对无锡胜利门广场一号线站点周边区域进行合理的景观空间结构规划,包括总体空间布局、主要功能分区、交通流线组织、景观节点设计等,以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景观环境。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比较分析法等,并结合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分析和设计。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研究现状、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等,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案例分析法:收集整理国内外优秀案例,对案例的背景、目标、设计理念、设计手法、优缺点等进行分析,为本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将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具有无锡特色的地铁站点景观。
2.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绿色、生态、节能的景观环境。
3.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升景观设计的科技含量和艺术表现力。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 无锡胜利门广场一号线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云才, 刘滨谊, 谢晓英.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块一体化开发控制研究[j]. 城市规划, 2018, 42(10): 99-106.
[2] 李雄, 杨振山. 基于tod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景观设计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 33(04): 78-8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