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也随之迅速增长,但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农村地区对环境保护的需求,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此背景下,推动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循环行为转变,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研究选择“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循环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作为研究课题,深入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循环行为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循环行为的转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循环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循环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个人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环境知识、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个人因素对其生活垃圾循环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以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循环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循环行为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主要内容
1.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现状及特征:分析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组成结构以及现阶段的处理现状,揭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面临的挑战。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循环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2.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农村居民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有关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循环行为、态度、认知、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数据。
3.访谈法:对部分农村居民、基层干部、垃圾处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循环行为置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讨其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体现研究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2.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循环行为的因素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以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3.注重案例分析,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总结成功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金龙,王晓燕,邓文,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环境卫生学杂志,2020,10(05):401-405.
2. 尹承龙,毕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政策文本分析和农户调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02):120-129.
3. 蔡林峰,刘苗苗,张雨,等.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2,38(01):128-13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