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行速度和乘坐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而轨道不平顺作为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识别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以轨道不平顺识别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轨道不平顺识别方法,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其有效性,为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研究目的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轨道不平顺识别是轨道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轨道不平顺识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课题主要研究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轨道不平顺识别方法,通过建立轨道车辆动力学模型,将轨道不平顺作为系统状态量,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轨道不平顺进行估计。
具体内容包括:1.轨道不平顺的定义及分类:阐述轨道不平顺的概念、类型及其对列车运行的影响,分析不同类型轨道不平顺的特点。
2.轨道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建立轨道车辆垂向动力学模型,考虑轨道不平顺、车辆弹簧阻尼特性等因素,推导轨道不平顺与车辆响应之间的关系。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1.理论分析阶段:-研究轨道不平顺的类型、特点及其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研究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在轨道不平顺识别中的适用性。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预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创新成果:1.基于改进卡尔曼滤波算法的轨道不平顺识别:针对传统卡尔曼滤波算法在处理非线性系统时存在的不足,研究改进卡尔曼滤波算法,例如扩展卡尔曼滤波、无迹卡尔曼滤波等,提高算法对非线性轨道车辆系统的适应性,提升轨道不平顺识别的精度。
2.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轨道不平顺识别:研究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轨道不平顺识别方法,例如,融合加速度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机器视觉等多种传感器数据,构建多源信息融合模型,提高轨道不平顺识别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3.轨道不平顺识别结果的应用研究:将轨道不平顺识别结果应用于轨道维护决策、列车运行控制等方面,例如,根据轨道不平顺识别结果制定轨道维护计划,调整列车运行速度和悬挂系统参数等,提高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轨道维护成本。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雷晓燕, 黄志龙, 蔡成标, 等. 基于改进卡尔曼滤波的列车运行速度平滑方法[j]. 铁道学报, 2020, 42(02): 13-19.
[2] 杨飞, 金学松. 基于改进卡尔曼滤波的轨道不平顺实时识别[j]. 中国铁道科学, 2021, 42(01): 45-52.
[3] 孙宁, 刘林芽, 张卫华, 等. 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轨道不平顺状态估计[j]. 铁道学报, 2019, 41(10): 100-10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