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我国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针代笔的表现方法,别具一格的纹理效果,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并成为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刺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代刺绣艺人对刺绣技法进行不断的更新梳理,最终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刺绣风格。苏绣、湘绣、蜀绣、粵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每种绣品都有其独有特色,而苏绣作为四大名绣中的一枝,享誉国内外。
“苏绣一词并非自古有之,它脱胎于吴地的普通刺绣技艺,在千百年来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吴文化的浸润、绘画艺术的影响、各种刺绣技艺的融入等多方面因素才最终在明清时期得以形成。”“苏绣研究专家孙佩兰老师在她《吴地苏绣》一书中特别补充到,“吴地的地域范围应为以太湖为腹心,上海、南京作首位,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为躯干,杭州、嘉兴、湖州为节肢,旁及南通、扬州的一个地域总体”。因苏绣是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地方风物。它的发展变化反映了苏州过去的物质,经济,生产和生活水平。没有苏州这个特定的环境也就没有现在这样的苏绣。
苏绣在发展道路上有着很大的成就。目前苏绣在苏州以镇湖为中心。镇湖拥有江苏省刺绣大师7名,省刺绣名人11名,高、中、初级职称绣娘150余名。2011年邹英姿首创的“滴滴针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实现了镇湖刺绣发明史上零的突破。现代苏绣逐步从高雅的工艺品转变成为了日常生活用品,并且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目的:
如今,全球化的发展正在加速,国际奢侈品牌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影响着中国当前社会服饰的审美变化。随着大牌的进入,人们品牌化的观念逐步加深,一定程度上开始出现“媚外”倾向。追求国际化成为现代所谓的潮流趋势,中国本土的品牌和传统服饰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与此同时,国家和政府文化部也在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加上现在民族品牌的不断发展,中国本土品牌也逐渐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市场需求也急剧增加。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服饰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随着当前人们审美观点的变化,传统服饰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款式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创新,但不论何种变化,刺绣装饰一直是传统礼服必备的设计元素。刺绣艺术的有效应用,使传统服饰的风格得以展现,另外一些梅兰竹菊等传统元素的运用,让这些服饰展现出各不相同的风格。刺绣工艺在传统服饰礼服设计中得到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使其越来越具有时尚元素,从而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
意义: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技艺正在受到滥用的威胁,加之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健全,某些从业者以粗劣手段仿制他人优秀作品,粗制滥造,如用电脑喷绘彩复代替传统勾稿勾绷工艺,致使绣品日久褪色,以两幅绣品粘贴冒充双面三异绣,使绣品的艺术性大大减弱,最终背离“精细雅洁”的苏绣传统风格。恶性竞争也导致某些有研究资格和条件的单位在日益增强的生存压力下对苏绣传统技艺的传承与研究保护变得越来越为艰难。 面对这些状况,我们希望用这款app对苏绣传统技艺进行保护,使之有效传承。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设计课题要求学生以用户研究为基础,对该作品进行细致调研,提升app使用体验,与团队成员协同作业,对《留芳——苏绣纹样设计研究》这一作品进行创意设计和开发,以获取最佳的使用效果。
具体要求完成的任务如下:
(1)与团队另一成员共同完成前期线下调研、问卷调查和资料搜集等工作;
(2)与团队另一成员共同完成《留芳——苏绣纹样设计研究》前期需求问卷调查;
(3)完成《留芳——苏绣纹样设计研究》原型设计界面图;
(4)与团队另一成员共同研究《留芳——苏绣纹样设计研究》ui衔接转场;
(5)完成《留芳——苏绣纹样设计研究》app起始界面的动画进场设计制作;
(6)完成《留芳——苏绣纹样设计研究》app所有ui界面设计,并且完成高低保真效果图;
(7)完成《留芳——苏绣纹样设计研究》app墨刀交互效果展示;
(8)共同完成《留芳——苏绣纹样设计研究》app设计原型多页图插画;
(9)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要求论点明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能够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见解,论文格式符合《苏州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舒适的入场界面
使用procreate软件进行设计及绘制以“留芳”字样的入场画面,起到一个点明主题,缓冲正式进入app的作用。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网络资料收集
依靠搜索引擎,根据“苏绣纹样”这一关键词进行搜索,将搜集到的内容取其精华解析研究。
2.文献研究
设计者系统的整理市面上有关苏绣、传统工艺、吴文化的相关书籍,论文,期刊杂志等,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
还通过现代杂志,网络等方法,掌握苏绣纹样最新资讯和发展状况。
4. 参考文献
[1]李雨晴.文化资本视角下非遗文化传承的实践与思考——以苏绣为例[J].今古文创,2022(27):74-76.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7.023.
[2]刘攀,张婷.苏绣技艺在当代设计中的传承和运用[J].明日风尚,2022(14):145-148.
[3]高栩茜.女性视角下苏绣民俗文化的过去与未来[J].艺术品鉴,2022(20):40-43.
[4]王世花,耿植荣.苏绣工艺在当代互联网模式下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17):72-74.
[5]孟莞祺.苏绣市场调查报告及相关文创设计[J].产业创新研究,2022(08):62-65.
[6]梁妮. 当代苏绣艺术市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DOI:10.27149/d.cnki.ghdsu.2022.001795.
[7]姚珏.“绣美人生 薪火相传——苏绣工艺人才培养”论坛综述[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1):77-79.
[8]周欣然,王梦佳,杨克梅,尹万靖,万嘉欣,赵天雨. 针尖上的技艺,指尖上的艺术——以苏绣为例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C]//.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研讨会会议报告集.[出版者不详],2021:383-399.DOI:10.26914/c.cnkihy.2021.057168.
[9]周海云.论苏绣中创新针法与传统针法的组合应用——以三二组合针法绣制中国传统古画为例[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4):80-83.
[10]魏雅雯,高文昕,徐铭兼. 非遗如何“出圈”打通新市场?[N]. 中国纺织报,2021-08-30(004).DOI:10.28070/n.cnki.ncfzb.2021.000659.
[11]李璇. 苏绣如何年轻化 “绣郎”十年探索路[N]. 中国青年报,2021-08-17(007).DOI:10.38302/n.cnki.nzgqn.2021.003135.
[12]姚惠芬,吴沿.千年苏绣的当代际遇——苏绣大师姚惠芬访谈[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84-87.
[13]薛苏楠.基于苏绣传统工艺视域下江南华服品牌的文化内涵构建研究——以华服品牌“旗艺”为例[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21,36(03):14-16.
[14]姚红英.浅析苏绣的传承与创新[J].牡丹,2021(10):83-84.
[15]邹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手工刺绣的传承与发展[D].南昌大学,2021.DOI:10.27232/d.cnki.gnchu.2021.002464.
[17]3家苏绣企业成为首批获纯手工苏绣产品认证企业[J].纺织检测与标准,2021,7(01):25.DOI:10.19391/j.cnki.cn31-2117.2021.01.010.
[18]周芬.苏绣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服饰品中的设计应用[J].天工,2021(01):114-115.
[19]石颖,蒋晖.浅析苏绣技艺在当代设计中的传承和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84-85.
[20]陈意,蔡正惠.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传承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1):22-23.DOI:10.19921/j.cnki.1009-2994.2020.11.01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2年11月4日前:下达任务书
[2]22年11月25日前:学生提交开题报告
[3]22年12月9日前:进行毕业设计开题答辩
[4]23年3月17日前: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期检查
[5]23年4月14日前:毕业设计作品初稿
[6]23年5月1日前:提供毕业设计作品
[7]23年5月8日—5月19日前:进行展览
[8]23年6月前:进行查重
[9]23年7月前:进行毕业设计答辩
[10]23年8月前:完成毕业设计材料归档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