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ESG表现与绿色债券发行定价开题报告

 2023-10-18 09:33: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绿色发展。为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例如,中国政府提出的“十四五”规划以及未来2035年的远景目标中,均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加速绿色工业的发展,这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这与公司层面的ESG理念不谋而合。
ESG理念起源于国外,在20世纪初后得到快速发展。ESG表现主要是考虑了公司的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公司治理(Government)三方面表现的集合,综合评价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来看,全球市场上不断涌现出对公司ESG表现进行评级的机构,公司ESG表现也逐渐受到政府、发行企业以及投资者的关注。
ESG表现越来越成为上市公司不可忽视的治理因素之一。我国ESG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司主动披露ESG相关信息将有助于提高公司的ESG表现,助力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整个资本市场的绿色发展。随着ESG在我国不断发展,我国监管机构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将公司ESG表现纳入监管范畴之中。2018年,中国证监会第一次出台有关公司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并确立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内容的披露框架。2022年4月,我国证监会首次将公司的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信息归入到上市公司管理的工作指引中,这些均表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战略决策中的一部分。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加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抗碳排放问题逐渐成为国家间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债券进行投资时,会更关注公司ESG方面的表现。基于此,ESG已成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工具,多数企业开始准备发行绿色债券。我国政府近年来明确地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金融体系,在众多绿色融资政策中,绿色债券逐渐兴起。央行也大力推行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希望绿色债券可以为企业提供长期融资。2022年,中国境内外共新增发行了568只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了9838.99亿元。其中,在境内市场上,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8746.58亿元,发行数量为521只。当前,中国境内和境外的绿色债券已有近3万亿人民币的存量。在2022年,中国境内和境外的绿色债券出现了更多的创新,并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了发行。绿色债券拓宽了绿色项目的投融资渠道,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我国绿色债券虽然发行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但市场总体运行仍不够成熟。在绿色债券定价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在多变的市场背景下,存在的理论依据较少且部分影响因素有一定的时效性。但作为绿色金融整个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同时作为市场实践最丰富、规模最大的绿色金融产品,绿色债券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ESG表现致力于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而绿色金融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物,绿色债券也符合企业对于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的目标。因此,本文通过研究ESG表现对绿色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总结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定价策略并汲取相关经验,希望能对优质绿色企业或者其他企业提供发行绿色债券的经验,更有利地推进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ESG表现与绿色债券发行定价的关系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本课题有利于完善绿色债券的定价理论。当前我国的绿色债券研究主要还是局限在绿色债券的发行和披露方面,对于绿色债券的定价研究较少。本文将公司ESG表现作为影响绿色债券发行利率的研究指标,同时将债券定价的相关理论和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到绿色债券定价中,丰富了绿色债券定价的理论框架。
第二,本课题丰富ESG表现相关理论的研究,拓宽了ESG表现带来的经济后果。ESG的研究也是国内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国内对于ESG信息披露、ESG投资的研究较多,鲜少有ESG表现与绿色债券相关的研究。本文选择华证ESG评级,经过实证得到ESG表现与绿色债券定价之间的关系,拓宽了ESG表现带来的经济后果,拓展绿色债券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
(2)现实意义
第一,对于国家来说,从ESG表现为切入点,研究我国债券市场上绿色债券的发行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我国当前践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绿色发展理念为绿色债券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市场环境,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第二,对于发行企业而言,对绿色债券定价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其合理定价,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第三,对投资者来说,本文的研究为其选择合理定价、资金流向清洁领域的绿色债券进行投资提供了参考。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

第1章为绪论部分,明确论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对论文创新点与局限性进行总结。

第2章为介绍基本概念和文献综述,重点介绍了绿色债券、ESG表现等相关概念,并在阅读了国内外关于绿色债券的定价和ESG表现的文献后,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下文运用模型进行定价提供理论支持;
第3章为ESG表现、绿色债券定价的理论机制分析,对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并提出假设,分别是公司ESG表现对绿色债券定价的影响,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绿色债券定价的对比,选择信用风险作为中介变量,并规划出公司ESG表现影响绿色债券定价的传导机制。
第4章为实证分析,主要从债券发行利率角度出发,运用多元回归线性模型,旨在探究ESG表现对绿色债券发行利率的影响,包括研究设计、实证结果分析等内容。此外,该研究还通过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对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并对中介效应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绿色金融领域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政策支撑。
第5章为建议与展望,综合上述分析对研究进行总结,针对发行主体、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政府提出能够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并对未来绿色债券发行的展望。

预期目标: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以及搜集所需的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第一,搜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第二,提出假设ESG表现对绿色债券发行利率有影响;第三,建立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对该假设进行验证;第四,基于研究结果,分别对政府、发行公司、投资者提出适当的建议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国内外绿色债券的相关文献,整理出国内外关于债券定价影响因素、债券定价模型以及绿色债券的研究文献,为后续的实证分析进行理论铺垫。文献资料的主要来源于知网、万方、国泰安数据库、相关网站资料等。
(2)实证研究法
本文首先通过搜集绿色债券的募集说明书、esg评级指标等相关材料,了解绿色债券发行的要求以及esg指数评级的分类依据,然后以esg评级指数为解释变量,绿色债券发行利率为被解释变量,其他相关变量为控制变量,并使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了公司esg表现与绿色债券定价的相关关系。

研究步骤:

(1)首先,本文会回顾有关开题报告中提出的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相关内容,为文章的正式研究提供相关的前言资料。
(2)其次,解释本文所涉及的两个核心概念“绿色债券”和“esg表现”,同时解析归纳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文献资料,为文章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研究方向。
(3)然后,介绍有关“公司esg表现与绿色债券发行定价”课题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基础,并具体分析esg表现对绿色债券定价的影响机制,阐述国企和非国企、央企和地方国企的esg表现可能对绿色债券发行利率的不同影响效果,提出相关假设。
(4)通过对各方面研究需要的数据进行收集介绍,绿色债券发行利率为被解释变量,esg评级指数为解释变量,债券发行规模、债券的发行期限、无风险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为控制变量,信用评级为中介变量,控制年份效应,然后建立多元回归线性模型验证公司esg表现与绿色债券发行定价的关系。此外,对回归模型进行异质性分析、稳健性检验和中介效应分析。
(5)总结全文并进行归纳分析,分别对政府、发行公司、投资者给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并提出对未来绿色债券和esg发展的展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操群, 许骞. 金融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体系构建研究[J]. 2021(2019-4):95-111.
[2] 陈若鸿, 赵雪延, 金华. 企业ESG表现对其融资成本的影响[J]. 科学决策, 2022(11):17.
[3] 陈志远, 郭凯, 闫实. 我国绿色债券发行利差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地方财政研究.
[4] 蒋非凡, 范龙振. 绿色溢价还是绿色折价?——基于中国绿色债券信用利差的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20, 40(4):5.
[5] 王然. 国内外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实践与启示[J]. 新金融, 2021, 000(012):53-58.
[6] 王禹,王浩宇,薛爽.税制绿色化与企业ESG表现——基于《环境保护税法》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研究,2022,48(09):47-62.
[7] 吴育辉, 田亚男, 陈韫妍,等. 绿色债券发行的溢出效应,作用机理及绩效研究[J]. 管理世界.
[8] 闫立东. 我国ESG评价体系中环境评价应用的建议[J]. 环境保护, 2019(7):4.
[9] 杨菁菁, 胡锦. ESG表现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J]. 环境经济研究, 2022, 7(2):66-88.
[10] 杨希雅, 石宝峰. 绿色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J]. 金融论坛, 2020.
[11] 詹小颖. 绿色债券发展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对策[J]. 经济纵横, 2016(8):6.
[12] 张超,李鸿禧. 中外绿色债券定价对比初探[J]. 债券, 2022(2):78-82.
[13] 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课题组, 张红力, 周月秋,等. ESG绿色评级及绿色指数研究[J]. 金融论坛, 2017(9):12.
[14] 周宏,建蕾,李国平.企业社会责任与债券信用利差关系及其影响机制——基于沪深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6,No.343(05):18-25 95.
[15] 丁雅岚. ESG表现对我国债券利差及绿色溢价的影响研究[D]. 山东大学,2022.
[16] 宣一飞. 信用评级对绿色债券利差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9.
[17] 赵莎莎. 企业ESG表现对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D].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1.
[18] Aboud, A. and A. Diab. The Impact of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Disclosures on Firm Value: Evidence from Egyp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 Emerging Economies,2018,8(4):442-458.
[19] Amin Abd El-Moneim.Correlation between acoustical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in some oxide glasses.2014, 405:141-147.
[20] Brogi, M., amp; Lagasio, V.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and company profitability: Are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differen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8,26(3):576-587
[21] David Wood and Katie Grace. A brief note on the global green bond market[J]. IRI Working Paper, 2011.
[22] Hachenberg B , Schiereck D . Are green bonds priced differently from conventional bonds?[J]. Publications of Darmstadt Technical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Business Studies (BWL), 2018.
[23] Hyun S,Park D,Tian S.The Price of Going Green:the Role of Greenness in Green Bond Markets[J]. Accounting amp; Finance,2019.
[24] Olivier David Zerbib,The effect of pro-environmental preferences on bond prices:Evidence from green bond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18,10(12):1-68.
[25] Sassen, R., A. Hinze, and I. Hardeck. Impact of ESG Factors on Firm Risk in Europe[J].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2016,86(8):867-904.
[26] Stellner C , Klein C , Zwergel B .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urozone corporate bond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untry sustainability[J]. Journal of Banking amp; Finance, 2015, 59(oct.):538-549.
[27] Tu C A,Sarker T,Rasoulinezhad E.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reen Bond Market Expansion:Evidence from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J]. Journal of Risk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2020(13).
[28] Van Renssen. Driving a green economy through public finance and fiscal policy reform[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 Economics amp; policy, 2014.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资料收集及前期研究:(第7学期第17-19周、第8学期第3-6周)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论文有关的中外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综述,撰写前期研究报告,要求内容翔实、数据准确、图文并茂,不少于3000字。

查阅与论文相关的英文文献,并翻译出6000英文字符以上的资料。


(2)制定进度计划/撰写开题报告:(第8学期第7周)
在前期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就学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案进行论证,并给出写作提纲,完成开题报告,约1000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