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一、本课题的意义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就在于农业现代科技的应用水平的高低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程度。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农业发展水平依然落后,农民文化水平低,传统的农业种植观念已深入其内心,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人们不愿花费时间去参与一项新品种的测试,基层的农技推广部门也缺乏对农业的正确认识,导致农业发展依然缓慢。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技术和新方法来改变农业发展现状,使其在最短时间内看到效益,从而为进一步的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提供动力和契机。[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发现我国每年大约有6000-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的产生。但仅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能成功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率远远低于同期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大量先进涉农科技成果由于转化不足被搁浅,造成农业生产方式无法进一步调整和改善,阻碍了农民增收,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所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就成为了农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将先进的科技带到基层,将农业科技转化成生产力。有鉴于此,本文整合近年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对高等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研究成果,完成对已有研究的回顾性综述,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 国内研究现状1.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不断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内的专家学者对我国农业问题和现状的研究也更为深刻,各方面资料也较为丰富并且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我国作为最早发现和使用农业技术推广的国家,在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研究较少,至今大约只有大约一百年的研究历史。许多专家学者都通过研究国外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和深入农村基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来对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情况进行说明,主要是通过相关书籍和资料来进行解释和说明,比较著名的有高启杰在2008年编写的《现代农业推广学》、李燕凌在2011年编写的《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3]冯赫在2000年编写的《美国农业推广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等,其中这些研究都认为要充分发挥社会各个组织机构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农业高等院校的农业科研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农技推广方式方法,要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高等农业院校特色的“三位一体”农业推广体系,同时要积极鼓励其他涉农行业的作用,积极开展与农村、农业、农民相结合的农业支撑服务体系。要大力保证和支持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经费和农业推广经费的投入。进一步来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序进行。2. 关于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作用研究2.1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现有模式。聂海(2007年)[4]在《大学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研究》中以美国为例,着重介绍了美国的以大学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并对此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的高等院校也应积极开展符合本国国情的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模式。刘光哲(2007年)[5]在《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体系的构建》中就河北大学在进行农业推广工作中所形成的具有地区特色的“太行山模式”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通过专家下基层进行实地指导所逐步形成的“专家大院模式”来进行分析论述,并以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推广方式为例提出了要实行总结出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模式,要积极建立农民与农业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网络,及时将一些农业问题和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疑问与专家进行交流,实现问题与建议的有效对接,并将农业院校专家和相关科研技术推广团队的绩效考核与实际贡献率相结合。2.2高等农业院校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职能。介百梅(2011年)[6]在其文章《我国地方农业高校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分别从推广人员、推广对象、推广方式和资金来源与使用等方面对我国地方农业高校的农技推广工作现阶段存在的现象进行说明,并从政府、高校、企业等不同主体分别提出要加强政策和财政支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加深校企联合,实现高校农业技术有效推广。钟秋波(2013年)[7]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创新研究》中就目前在我国以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运行机制和投资机制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说明,并就高等农业院校的农业推广创新机制应该从教育、科研和实际技术推广等多方面进行改进。2.3围绕如何促进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的对策研究。有关专家学者和一些人员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比如王蕊(2010年)[8]在《加强农业院校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一文中就提出我国农业院校应注重人才培育工作,特别是要将‘生产、学习、研究’三者相结合,建设专业的科研人才队伍和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使之尽快形成“农、科、教”一体化专业服务模式。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方面,特别是在资金管理和激励机制上。张海翔(2009年)[9]在《高等农业院校在我国现代农业推广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认为要统筹管理农业院校和社会有关部门所给予的专业用于农技推广资金,对于风险基金要进行专业化管理。同时要在整个推广机构中建立良好的激励体系来鼓励农技推广工作者积极进行农技推广工作。而对于完整的社会规划方面来看,一些研究人员也有自己的看法,如阳际华(2007年)[10]在《大学农业技术推广瓶颈问题的探讨》中对我国高校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市场调节,完善整个社会市场机制,建立一整套有序的农技推广市场相关问题处理办法和解决方案才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二)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有着良好的推广体系和实施办法,特别是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国外的相关学者、专家和教授也在不断就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就目前大多数国家普遍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所存在问题也进行了讨论。首先在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农业技术推广研究人员认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本质来源于农村社会,农村社会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根本途径。如何有效解决农村问题,解决农民思想观念陈旧、技术发展落后成为推动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因此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农民根本素质,使其乐于接受新型农业技术的指导与培训从而促使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进而带动农民增收。同样在1996年霍金斯和范登邦也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进行论证,得出唯有提升科研人员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储备,并通过他们将农业知识和技能传送给一部分农民群体,并通过他们传播给广大农民,其次对于农民所遇到的问题和疑虑要及时帮助他们做出决策,为其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使其最终看到实实在在地成果,这不仅带动农民增收也高效率完成了农技推广工作,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Chamaha[11]研究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结合农村具体社会现状和农业技术使用状况。应着重发展农业教育,使人们首先从思想上来了解农业技术对于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咨询和服务,使农民真正受益。不应只注重科技而不注重教育。只注重农业科技推广而忽略农业教育将会导致农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农业科技推广无法百分之百发挥其作用。因此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系统的农村教育工程。另外在Rcrouch[12]的研究中也提出农业技术推广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宣传和推广技术、咨询相关服务、接受农业职业教育、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开展特色示范工程的方式来实现农民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农业科技生产的增加。美国“三位一体”的农业推广模式已成为各个国家进行农业推广的主要参考标准。将农业科技的科研、教育、推广三者紧密结合有利于促使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实现现代化农业。1980年,美国《拜杜法案》的提出也正是将政府、大学、产业界三者有效结合在一起,共同致力于科技研究与创新。并且就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问题进行明确规定。认为由公共财政资助的科研成果其知识产权属于完成项目的研究机构,不再归属政府,且项目工作人员可分享其中利益。这一激励机制极大刺激了美国科研机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且逐步向高等院校发展,这为后来美国的“三位一体”的完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了铺垫。同时也促使相关科研工作者将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科研研究中心转移到信息系统上,通过将研究、推广、使用者三个不同的亚系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发展。三、应用前景通过对以上文献的阅读,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发现我国高等农业高校为主体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方面有我国建国时间较晚,农业起步晚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我国对农业发展认识不足,农业转型速度慢,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造成的。结合国外发展经验,国内学者研究判断,以高等农业院校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也是当下我国农业发展转型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我认为只要致力于研究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完善农技推广的各个环节,我国农业发展必将实现质的飞跃。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高等农业院校在农村的农业技术推广中效果显著。以上文献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有很多建设性意见,但意见不够细致,与我国实际情况有出入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我国高等农业院校要优化自己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将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通过以上国内外文献的研读,农业技术推广在现在和未来的农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现有文献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如何更好的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作用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起到了关键作用。参考文献:[1] 高东,杨宝东,秦岭. 大学科技园助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N]. 中国高校科技,2012(4):8-10[2] 徐长江,罗英姿. 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美国农业高等教育特色剖析[J]. 煤炭高等教育,2010,7(4):64-67.[3] 李燕凌. 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278-279,281-283.[4] 卢敏. 农业推广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0):90-93.[5] 高启杰.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09:202-205.[6] 丁中文,陈奇榕,黄耀东. 农业技术推广概论[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1-7.[7] 王慧军. 农业推广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5:15-31.[8]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Z].2014-01-19.[9] 杨生超,李佛琳,沙本才,起建凌. 强化高等农业院校农业推广工作的必要性分析与措施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2001(9):30-32.[10] 黄伟强. 试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率问题[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1-3,6.[11] Brian J Schilling,Stephen Komar,Michelle Infante-Casella,William J Bamka,Jack Rabin,Daniel Kluchinski. From the Field to the Classroom:The Experiences of County Agricultural Agents Delivering Undergraduate Instruction[J]. NACTA Journal,2016,60(2).[12]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National Family Forests Education Awardgoes to UTExtension's David Mercker[J].NewsRx HealthScience,2017.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的总目标是通过对农业高校的调研分析农业高校目前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的作用现状。然后通过文献,高校教师,政府调研等分析出我国农业高校应该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未能发挥农业高校有利资源的原因和如何改进农业高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从而提出更好的建议,充分发挥农业高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以往国内外学者对于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研究来分析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二)实地调查法。通过对高校师生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出高等院校目前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高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一)研究主题创新:目前学术界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分析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和问题,角度很宏观,从农业高等院校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比较少。
(二)研究角度的创新:通过对农业高校教师,学生的调研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综合分析,增强问题分析的准确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