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课题的意义小麦是我国重要的麦类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1]。
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影响着麦类作物的生产。
我国发生较重的麦类病害有20余种,其中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是长江中下游小麦上的三大病害,以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赤霉病的流行频率最高、所致损失大[2]。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的目标解析snare蛋白fgpep12调控禾谷镰孢菌子囊孢子释放的机制。
2.研究内容选取钙离子通道的相关蛋白(尤其是在高尔基体和液泡之间的蛋白),分别构建酵母双杂交载体和gfp荧光载体。
验证它们是否和fgpep12以及fgvam7相互作用,另外在突变体中观察这些离子通道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是否发生变化。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利用酵母转化、同源重组、大肠杆菌转化构建离子通道相关蛋白的bd载体,再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进行其与fgpep12和fgvam7的一对一互作验证,再运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分析技术进行验证,确保结果可信。
通过peg介导的禾谷镰孢菌原生质体转化,挑选转化子。
2.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1)离子相关通道蛋白与fgpep12和fgvam7互作的验证1>离子通道相关蛋白bd载体构建2>酵母双杂交载体构建,一对一互作验证3>bifc进一步验证互作(2)构建突变体,进行生物学表型分析致病性测定1>通过构建诱导型启动子的载体和原生质体转化技术将已经筛到与fgpep12和fgvam7互作的蛋白对应的基因进行敲除,构建好突变体。
4. 研究创新点
首次通过研究在胞内囊泡运输过程中离子通道相关蛋白是否和FgPep12以及FgVam7互作,在突变体中观察这些离子通道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是否发生变化,从而解析SNARE蛋白FgPep12调控禾谷镰孢菌子囊孢子释放的机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7.09-2017.12构建离子通道相关蛋白的酵母双杂交载体,一对一验证是否和FgPep12以及FgVam7互作;(已验证获得与FgPep12和FgVam7相互作用的离子通道蛋白。
)2018.01-2018.03构建GFP荧光载体,在突变体中观察亚细胞定位是否发生变化,并研究离子通道相关蛋白与FgPep12和FgVam7三者互作的机理;2018.04-2018.05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