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4 21:52:1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20世纪90年代,传统企业严重缺乏环境与责任意识,一心追求利润最大化,到了21世纪,涌现了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热潮传遍了全球。

国内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且大都能立足于我国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关的探索。其中在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有的成果比较全面,操作性较强。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大多是从国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或者直接把国外成果引入国内,所以具有开创性和重大理论或实践贡献的成果几乎没有;其次,国内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还停留在财务综合评价(企业经济绩效)阶段。

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找出企业社会责任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有重要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课题。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入手 ,分析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和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阐明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 ,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意义。

写作提纲:

1.引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马学斌、徐岩(1995)的研究表明,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大都是定性变量,如何将这些变量进行量化成为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技术所在。他们突破了传统的评价方法,借用层次分析法(ahp)的研究成果和线性插值原理,较为科学地建立了定量模型来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行检验。

韩东平等(2005)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对经营者财务监控的指标体系,把这些指标归纳为财务、顾客、过程、员工、社会5个方面,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赋予各指标较科学的权重。由于该指标体系并未明确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不够科学和完整,所以得出的结论说服力不强。

陈留彬(2006)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共分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9项,三级指标51项,其中6项一级指标是:员工权益保护、环保及可持续发展、企业诚信、消费者和债权人权益保护及社区关系、社会公益与慈善活动、社会责任管理。但是各个一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非常明显,未能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评价整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和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然后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5. 参考文献

[1] 马学斌,徐岩.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技术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5(02)

[2] 韩东平,王明秀,王鑫,尹月丽.利益相关者理论条件下对经营者财务监控指标体系的设计研究[j].管理科学. 2005(03)

[3] 陈留彬.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 20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