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银行供给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银行不再满足于从以往单靠存贷款利率差来获得利润的增长,银行也逐渐改变了其经营模式,由原来较单一的储蓄贷款等业务转变为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来增加收益;另一方面,就目前经济环境来看,理财业务不仅可以加大银行利润,还是银行中间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为银行抢占理财市场,争取高端客户,提供有力手段。
客户需求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带动了国民人均收入的飙升,同时国民素质的提高也使得居民的理财意识在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居民对手中持有财产的增值需求越来越强烈,催生金融理财业务的壮大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在中间业务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危机。本文将以五大行中的农业银行在六安的分行为例具体分析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个人理财业务的简要概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曹晓燕(2006)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个人财富急剧累积,个人理财意识也逐步增强。居民个人的理财服务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面对这样强大的市场,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已开展相关理财业务,而各家商业银行更是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纷纷进入这块领域,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沈和斌(2016)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品种较少等问题突出,更为致命的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层次较低,目前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基本上是转账、代理、代收代付、通存通兑等技术含量比较低的简单业务,银行难以给客户提供包括信托、保险、证券等在内的真正让客户获得增值收益的综合性理财服务。此外,产品的特色、差别化服务不足,没有形成拳头性知名品牌,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在理财产品的设计或提供的服务上体现不出差别化服务优势。
马晓晴、马迁利(2014)将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比较分析后,提出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运作模式允许混业经营。即保险、证券等业务银行都可以涉及并参与其中。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金融理财市场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我国,为了避免金融监管的疏漏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金融市场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保险业、证券业和银行业各自经营,不得相互穿插运作。然而在我国,为了避免金融监管的疏漏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金融市场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保险业、证券业和银行业各自经营,不得相互穿插运作。这一制度使得我国金融市场出现理财产品种类有限,功能单一,理财产品实际供应不能得到满足的局面。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分析国内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
5. 参考文献
[1] 孙睿.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财政金融,2009(18):56.
[2]张彦卿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2013(02):62.
[3]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 .个人理财[m].中国金融出版社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