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由于银行监管套利活动催生了表外业务和通道影子银行业务,并且随着银信合作的发展,影子银行从初具规模到狂飙突进,自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以来,各地民间金融的风险便已陆续暴露,并牵连当地的银行系统。
前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曾表示,中国金融五年内最大的风险是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这个风险既和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密切相连,也与现在资本市场的风险相关。
因此对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论文要研究的内容是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分析该影响的正负性,探寻相应影响因素。对相应的正面影响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维持与加强改造建议;对影子银行对上商业银行风险水平造成的负面影响,找出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行业与政策性改进意见,防范风险发生。 本文主要运用系统gmm模型与面板var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对商业银行在险价值covar进行测算,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自身风险影响。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郭晔、赵静(2017)采用用系统gmm和固定效应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银行存款竞争对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结果发现存款竞争显著地增加了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而且银行面临的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监管约束越大,银行通过影子银行应对竞争的行为越激进;影子银行显著增强了存款竞争与银行系统风险的关系,存款竞争主要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增加银行系统风险。
李锦成、樊明太(2018)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发现:影子银行有其自身的安全阈值体系,在这个体系之内,影子银行是有利的,如果超出安全阈值系统,严重过度发展,在其高杠杆率下潜在的流动性陷阱就会产生连锁风险传染和脆断危机,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的冲击将是巨大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10日搜集和阅读文献,确定论文研究框架
2022年12月11日—2022年12月30日确定研究样本,搜集数据和实证分析
2022年1月1日—2022年3月10日撰写论文,完成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1]郭晔,赵静.存款竞争、影子银行与银行系统风险——基于中国上市银行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7(06):81-94.
[2]李锦成,樊明太.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轨迹、监管思路、改革意见[j].现代管理科学,2018(02):21-2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