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 ”的概念应运而生,并迅速渗透到金融领域,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尤其对于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民营银行而言,“互联网 ”背景下的信贷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互联网 ”背景下民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 ”对民营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学者们普遍认为,“互联网 ”对民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例如,有学者指出,“互联网 ”推动了民营银行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但也加剧了信贷风险的复杂性和传染性[1]。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互联网 ”为背景,以民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互联网 ”背景下民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分析“互联网 ”背景下民营银行信贷风险特征。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互联网 ”背景下民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
1.文献研究法:将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包括学术期刊、专著、研究报告、统计数据等,系统梳理“互联网 ”、民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现状问题等,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2.案例分析法:选取国内典型的民营银行,特别是积极开展“互联网 ”业务的民营银行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其信贷风险管理实践进行深入剖析。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将“互联网 ”与民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结合,从“互联网 ”的视角出发,探讨民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新特点、新问题,为民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的创新:本研究不仅关注“互联网 ”背景下民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提出具体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建议,为民营银行实践提供指导。
3.研究方法的创新: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期更加全面、客观、深入地研究问题。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曾刚,王静.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金融,2019(10):34-40.
[2] 巴曙松,沈艳.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风险的挑战与应对[j].金融监管研究,2018(01):1-11.
[3] 周小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j].中国金融,2017(17):30-3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