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十几年来,随着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形成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以及财富的迅速积累,我国#8220;分业经营、分业监管#8221;的体制,越来越疲于应对越来越#8220;混业化#8221;的资管市场。
人们急需更丰富、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渠道。
2012年下半年以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针对资产管理市场密集出台了一系列#8220;新政#8221;,旨在给信托公司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8220;松绑#8221;,新一轮的监管放松,在扩大投资范围、降低投资门槛,以及减少相关限制等方面,均打破了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证投基金管理公司、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之间的竞争壁垒,预示着#8220;大资产管理时代#8221;已经到来。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资产管理#8220;新政#8221;的实施,将使资产管理市场面临重新洗牌,通过未来市场份额的变化,认清信托业在资产管理市场的重新定位。
由于更多的资产管理机构更为广泛、更为深层面的介入资产管理市场,信托公司原有的业务模式出现明显的替代效应和挤出效应,通过研究分析#8220;新政#8221;对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的开放程度,把握信托业在#8220;大资管时代#8221;潮流中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对信托业相较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的本身制度优势的深度研究,认识信托业在资产管理市场中的优势,摸索其发展路径,通过对信托业多年累积的丰富经验以及成熟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把握信托公司严密的保护投资者和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监管体系,保持住其在资产管理市场中先发优势。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现代信托发展的历史,在探讨信托的起源上,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
一般认为,信托起源于英国,尤斯制度是现代信托制度的最初形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经营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众多国家对金融管制的放宽,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制度和业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达国家的信托与银行、证券业一般都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发展过程。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主要四个部分:1介绍研究中国信托业的发展现状,分析#8220;大资管时代#8221;下的资产管理市场,确定信托业在资产管理市场的定位。
2分析信托业在#8220;大资产管理时代#8221;的优势,探讨其发展途径。
3分析信托业自身的缺陷、信用风险问题以及监管环境,提升其在资产管理市场中的竞争力。
5. 参考文献
[1] 蔡骏杰,陈善炳.信托业在#8220;泛资产管理时代#8221;的挑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 [2] 马丽娟,王汀汀.大资管时代的中国信托[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4. [3] 白战伟. 泛资管背景下金融机构竞争与合作--基于信托的视角[A]. 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14. [4]中国信托业的未来发展[J]. 金融博览. 2013(01). [5] 潘卫东. 财富管理:信托业发展之路[J]. 中国金融. 2013(21). [6]姜宜龙,陈正奇. 中国信托行业发展分析[J]. 现代商业. 2013(26). [7]严圆圆. 浅谈新时期下信托业务模式及其风险控制[J]. 商场现代化. 2014(20). [8]潘卫东. 信托业的走向与公司发展战略[J]. 中国金融. 2011(16). [9]刘文雯,高平. #8220;影子银行体系#8221;的崩塌对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启示[J]. 上海金融. 2010(07). [10]赵明月.盈利下滑倒逼信托业加速转型[J].中国经济周刊.2013(43). [11] 林鑫,张旭昆. 试论我国信托制度变迁:从金融抑制到金融深化[J]. 河北金融. 2011(06). [12] 周明. 我国信托业治理整顿的深层原因研究[J]. 当代经济. 2010(12). [13] 廖强. 制度错位与重建:对我国信托业问题的思考[J]. 金融研究. 2009(02). [14] 罗熹. 共同迎接#8220;大资管#8221;时代的到来[J]. 中国城市金融. 2013(09). [15] 中国信托业的未来发展[J]. 金融博览. 2013(01). [16] 周小明. 信托业基本业务模式的转型[J]. 中国金融. 2013(21). [17] 杨华辉. 信托公司的差异化发展[J]. 中国金融. 2013(2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