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作为金融模式改革创新的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以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历史发展为出发点,以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为基础,界定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通过个体行为的非理性、控制有害的风险承担行为、避免出现大规模系统性风险阐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通过我国出现监管真空局面、监管技术落后、投资者风险揭示不足,结合外国优秀经验,提出改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分析,国内学术界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互联网金融监管发展历史、必要性以及如何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等。
目前关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兴起和发展的研究,张健华(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业务大部分是我国各个金融领域内的监管部门在法定权限内根据相关法律进行监管。
李有星(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在发展初期存在一定不足,风险大大提升。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主要三部分:1.介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问题;2.阐述加强和改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3. 根据目前的不足,结合宏微观制度、市场大环境和其自身因素以确定适应我国互联网金额监管的完善目标和实现手段。
5. 参考文献
[1] 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8[2] 冯娟娟.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3,10[3] 张健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J].特别聚集#8226;互联网金融,2014,5[4] 宏芹,王兆磊.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难点和突破[J].上海商学院商报,2014,4[5] 李有星,陈飞,金幼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7[6] 贺菲,张祯璟,焦子豪.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究[J].电子商务,2015,4(下)[7] 范云飞.互联网金融时代下#8220;余额宝#8221;的风险及监管对策[J].电子商务,2015,1(下)[8] 陈林.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13,10[9] 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14.23-28[10]杨国明,李保华.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刍议[J].金融经济,2006,8[11]刘媛.金融领域的原则性监管方式[J].法学家,2010,18[12]饶越.互联网金融的实际运行与监管体系催生[J].改革,2014,3[13]谢平、邹传伟、银行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43-68,170-173[14]阎庆民.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1-10[15]UK FSA.The Turner Review:A Regulatory Response to the Global Banking Crisis[EB/OL].http://www.fsa.gov.uk/pubs/other/turner_review.pdf March 200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