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快速发展,基于gnss的航空导航技术日益成熟。
其中,航空增强型监测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araim)技术作为一种新一代的完好性监测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完好性水平和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在未来航空导航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gnss系统,在航空导航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时间相关效应对gnss完好性监测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近年来,随着北斗系统的发展,关于时间相关效应对北斗araim影响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在北斗araim的基础理论、算法改进、性能评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主要内容本研究将针对时间相关效应对北斗araimhmi概率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北斗araim系统及时间相关效应建模分析北斗araim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研究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卫星钟差等主要误差源的时间相关特性;建立考虑时间相关效应的北斗araim误差模型。
2.仿真分析环境及指标设置构建北斗araim仿真分析平台,包括卫星轨道仿真、信号传播模型、araim算法等;设置仿真场景参数,例如用户位置、时间、卫星星座等;确定hmi概率等性能指标。
3.不同时间相关效应对araim性能的影响分析分别仿真分析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卫星钟差等时间相关效应对北斗araimhmi概率的影响;分析不同时间相关强度、不同用户位置、不同飞行阶段等因素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仿真建模、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1.文献调研与理论分析:深入调研国内外关于时间相关效应、araim、hmi概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掌握相关理论基础和最新研究动态。
分析时间相关效应产生的机理及其对北斗araim性能的影响机制,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北斗araim系统建模:建立北斗araim系统模型,包括卫星轨道模型、信号传播模型、接收机测量模型、araim算法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定量分析时间相关效应对北斗araimhmi概率的影响:现有研究大多定性分析时间相关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将建立精确的误差模型和仿真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不同时间相关效应的影响程度,为北斗araim系统的性能优化和风险控制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2.考虑不同飞行阶段的hmi概率评估:现有研究大多关注araim系统的整体性能,本研究将分析不同飞行阶段(如起飞、巡航、降落)的hmi概率变化规律,为不同飞行阶段的风险控制提供更精细化的指导。
3.提出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误差预测方法:针对时间相关效应带来的挑战,本研究将引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误差预测模型,提高araim算法对时间相关误差的估计精度,进而提升北斗araim系统的性能。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王建,刘锋,谢晓方,等.基于ekf的北斗araim完好性监测算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20,28(04):481-487 494.
2.李博,黄磊,吴富梅.araim算法及性能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20,45(06):15-21 27.
3.张舒,欧博,黄磊,等.基于araim的北斗三号性能增强服务风险评估[j].导航定位学报,2021,9(01):20-2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