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为什么现在的公司都在升级ipv6 网络?国家也大力推进相关工作?就是因为相较于ipv4,ipv6更有优势。
i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更高的安全性,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好的头部格式,且加入了对自动配置的支持,这是对dhc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国外权威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比利时、美国等国家ipv6部署率已超过50%, google、facebook等全球排名靠前的网站已经全面支持ipv6。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主要难点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协议兼容性挑战。虽然ipv6和ipv4是功能相近的网络层协议,但由于协议之间差异较大,两者并不能相互兼容或直接通讯。无法一蹴而就地实现协议升级换代,势必经历漫长的中间过渡阶段。期间无论是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通讯,还是不同服务端之间的通讯,都应制定合适的过渡方案,以支撑应用系统的平滑改造。
二是协议改造涉及面全面较广。需考虑基础设施和应用软件两个部分。改造后的基础设施需同时支持ipv4及ipv6协议,以满足不同场景的互联互通需求。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进入90年代以来,ipv4面临着地址空间,即将耗尽的问题,对地址分配的要求比预期的增长要迅速得多。internet开始成为每一个人的时代了:公共的和私有的公司,政府和个人组织,大学和研究中心,还有个人都在成为internet的使用者和拥有者。在将来的社会中也许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ip地址,除了计算机,移动电话、寻呼机等等也可能需要ip地址。而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一旦开始驶入internet发展的快车道,ipv4的地址空间是无法满足要求的【1】。
由于ipv4的弊端日趋明显,难为满足现在的网络需求,有些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ip协议端到端的自然属性,于是人们开始着手新一代ip协议的设计,针对目前ipv4的一些缺陷,在传统ip基础上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ip地址的位数,改变了ip的报文结构,人们把这种新的ip协议称为ipv6,到1998年,ipv6协议的基本框架已经逐步成熟,已经广泛地用于交换与路由,众所周知的6bone实验网,还有中国的cernet2都是ipv6网络【2】。
传统的ip,为了包容不同规模的物理网络,tcp/ip将ip地址分为三类,不同类别的ip 地址所能标识的物理网络数目不同,不同类别的ip地址物理网络能容纳的主机数目也不同。大体上,a类网络用于为数不多的大型物理网络(如nfsnet)等广域网:b类地址用于为数不少的中型网络(比如校园网);c类地址用于为数众多的小型(局域)网。32bit的地址在darpa时代的互联网络看来还是足够使用的,同时网络地址的分类(a、b、c、d、e类)和提取也提高了选路的效率【2】。
4. 研究方案
基于ipv6协议的仿真企业网络升级方案设计:
1.公司内网能够互联互通,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隔离保证数据安全,但是又需要互相能够通信正常保证业务安全。公司内网在核心网和边界网关保持正常的情况下,核心网络能够与边界网络正常通信。在本次模拟实验中也就是交换机r1,r2能与路由器r3,r4,r5正常通信。
2.公司内网能够正常访问公网数据。也就是说内网能够和ipv6大公网进行数据交换,能够通过ipv6运营商访问公网上的ipv6应用服务。在本次模拟实验中,就是要r1能够通过服务器的dns服务访问外网网站。
5. 工作计划
第1-2周:提交开题报告,并进行课题的需求分析。
第3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详细设计。
第4周: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模块化设计并进行模块代码编写与调试。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