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通信系统与相关技术发展迅速,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通信系统了,当然,保证通信传输过程中数据传输无误,使人们通过通信系统能获得尽可能可靠的信息变得至关重要。
为提高通信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采用差错控制技术,因此,对差错控制编译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差错控制编码是指在实际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由于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加性噪声的影响,所收到的数字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1.除了检验矩阵h是稀疏矩阵外,ldpc码本身与任何其他的分组码并无不同。
如果现有分组码可以被稀疏矩阵所表达,那么用于ldpc码的迭代译码算法也可以成功地移植到它身上。
不同的是,ldpc码的设计是以构造一个校验矩阵开始的,然后才通过它确定一个生成矩阵进行后续编码。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随着差错控制编码理论的完善和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信道编码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而且在计算机、磁记录与存储中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对有效而可靠的数据传输的需要日益增长,数字信息交换、处理和存储用的大规模、高速数据网的出现更加剧了这一需要,因此,对于差错控制的研究也成为热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做法是:在发送端被传输的信息序列上附加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约束)。
4. 研究方案
总体方案流程:图1 方案框图实现方案分5个部分,及对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循环冗余码和ldpc码进行相应的步骤,分别为:1.线性分组码1)采用matlab仿真程序完成对(7,4)线性分组码的编码,解码。
2)构建线性分组码的simulink仿真模型。
3)通过matlab和simulink交互方式得到仿真结果,分析接收端收到信号的误码率情况。
5. 工作计划
第 1 周 :接受任务书,领会课题含义,理解有关内容,阅读老师给的资料,在网上再搜集一些相关的文章,对课程设计进行初步规划,整理资料,确定所用的模块,原理。
第 2 周 :翻译相关英文文献资料。
第 3 周 :对matlab软件进行学习并深入了解,熟练掌握系统仿真调试,提出拟完成本课题的方案,写出相关开题报告一份;第 4 周 : 深入学习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循环冗余码和ldpc码相关知识。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