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中国,大量证据表明房产与居民幸福感有紧密的关系的关系。一方面,房产越高,居民幸福指数越高;另一方面,房地产机制的良好运行能提供安全感并解决社会矛盾。探究房产与居民幸福度有一下几点意义:
首先,房产与幸福感的关系很紧密,而对于二者的关系研究甚少,本题目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相关领域。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第一,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消费者效用函数,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推导出收入差距、住房产权和房产数量对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第二,通过ols、ordered logit和ordered probit三种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住房产权属性、产权房总面积与城镇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住房面积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普遍认为住房面积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高红莉等,2014 ;宁琳映,2015 ;廖永梅,2011)。foye(2017)首先对英国生活空间的大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发现生活空间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微弱的正相关关系。宁琳(2015)研究了现居住房的套内建筑面积对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现居住房面积越大,居民主观幸福感越高。
在住房产权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面。bucchianeri(2009)在控制家庭收入、住房质量和健康状况后,发现在生活满意度、整体情绪、整体感觉等任何方面,房屋所有者都不比租房者更快乐,反而从他们的房子和家庭中得到更多的痛苦。dietz和haurin(2003)研究了发达国家房屋所有权对家庭财富和投资组合选择、流动性、劳动力参与率、城市结构和种族隔离、家庭维护、政治和社会活动、健康、人口、自尊和儿童的一系列影响。结果表明房屋所有权对某些家庭行为和结果有重要影响。国内文献关于居民住房产权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渠道入手。许多学者研究认为拥有自有住房的居民主观幸福感高于没有自有住房的居民(夏波,2014;高红莉等,2014;廖永梅,2011;顾萌,2014)。张洋等(2017)通过对北京市居民的简单随机抽样调查,进一步研究发现拥有住房产权的数量越多,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而住房产权拥有年数越长,主观幸福感越低。然而张翔等(2015)研究发现对拥有本地区户籍的租房家庭而言,是否拥有自有住房对其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影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5. 参考文献
[1] 杨巧 陈诚 张可可.收入差距、住房状况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03和cgss2013的实证[c].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2018.
[2] 赵琳琳 张洋.住房面积对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2015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实证研究[f].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
[3] 孙雨婷.房地产市场运行与国民幸福[f].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