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影视作品的传播越来越方便,国内以及国外的影视文化以其绚丽的视觉效果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国大学生群体。作为以电影和电视为载体的多媒体大众文化,影视文化不仅是提供人们在休闲时刻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更多的是多元文化、多种社会价值观念和思想的载体。当代影视文化作品层出不穷,充斥着多元化的内涵,对接受度高,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的价值观起着重要影响。当代大学生正是在影视文化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很多价值观直接来自于长期耳濡目染的电视、电影等。在了解他对大学生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价值观,是个人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人生目的、态度以及对人与人间的关系持有的认知和态度。它不仅是态度的决定因素,也是自我观念和行为的决定因素。价值观对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倾向系统。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性的态势,而且各种价值观相互冲撞。因此,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通过查阅资料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并获取数据,确定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与影视文化之间的因果联系。
2、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模型,分析出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并提出相关参考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文献研究
国外学者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价值观研究工作,他们在价值观的定义、影视文化对价值观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者们围绕的定义做了大量研究。美国心理学gw. a port和p. e vernon(1931)采用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esp ranger对人的六种分类(经济的、理论的、社会的、审美的、宗教的、权力的)制订了一份“价值观研究量表”,进行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价值观研究。c lyde k luckhohn(1961)提出的价值观定义在西方心理学界确立了支配地位,从操作层面对价值观的各种定义进行了整合。rokeach(1973)把价值观理解为一种信念,更重要的是,他把价值观分为终极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两个方面,开始了从维度而不仅仅是从内容上对价值观的分析和测量,使价值观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shalom h. schw artz(1992)为代表的价值观研究者从需要和动机出发来解释价值观的深层内含,试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具有普遍文化适应性的价值观的心理结构。因此从整体上看,西方心理学在价值观研究方面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2022年11月1日——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29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5. 参考文献
[1] 张英巍. 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j]. 卷宗, 2013(3):30-30.
[2] 刘新业. 影视文化渗透对构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42):32-33.
[3] 胡智锋. 北京影视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评析[j]. 北京社会科学, 2003(1):83-8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