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基础设施是直接生产部门建立的基础和前提,基础设施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却十分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8220;十二五#8221;规划,做出了#8220;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8221;的规划,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配套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
论文主要研究农村农村道路、电力、通讯和教育建设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在农业生产、非农生产和农民收入三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以准确测算不同基础设施在农村经济发展不同领域中的作用效果,从而为农村基础设施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2、农村基础设施的融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农村基础设施的研究由来已久。
林后春早在1995年就从农业、工业和基础设施间的交换关系入手揭示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不足的重要原因。
陈文科、林后春提出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农村乃至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撰写方案:一、农村基础设施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 1、基础设施对农村生产的作用机制 2、基础设施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二、农村基础设施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经济和社会两大类基础设施中选取农村道路、电力、通讯和教育四类代表性基础设施,对其在农业生产、非农生产和农民收入三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
三、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1、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来源 2、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困难的原因 3、合理配置稀缺资金的建议四、总结
5. 参考文献
[1]陈文科,林后春.农业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村观察,2000,(01). [2]林后春.农业基础设施的供给与需求[J].中国社会科学,1995,(04). [3]彭代彦.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解困[J].经济学家,2002,(05). [4]刘晓昀等.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户收入和支出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03,(01). [5]李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益的数量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02). [6]方芳,钱勇,柳士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02). [7]农业部乡镇企业局.中国乡镇企业统计资料(1978~2002)[R].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9]黄良文.统计学[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