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机器人将逐步走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与人类友好共处,是未来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机器人系统技术不仅是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前沿技术,也是引领人类未来生活新模式、培育机器人新产业革命的一种核心技术。
近年来多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洪水、人为的恐怖祸害如恐怖活动、武力冲突和有毒物质、辐射性物质带来的危害,威胁着人们的安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由于机器人是为了灾害现场救援而用,所以就要求所设计的机器人能够在相关的灾害环境,具体的环境像楼梯、斜坡、不平路面等等这些环境中进行作业。
问题一:如何设计机器人的本体结构,如相关的尺寸、结构设计,使得机器人能够在结构上保证具有爬楼梯、越障等的能力。
本体结构是何种结构,四摆臂、两摆臂还是其他形式;摆臂是联动还是独立驱动等等;问题二:传动方案的选择,传动有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根据具体的机械机构采取怎样的传动或传动组合,在传动方案选择中根据动力要求选择相应地电机以及传动比,再根据机械结构尺寸选择怎样的传动方案,怎样的传动比分配,从而在满足动力的要求下而又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从最早出现的机器人到现在涌现出的形态各异的移动小车,其移动机构的形式层出不穷。
目前,移动机器人按照移动机构的结构可分为履带式、步行式、车轮式、轮腿式和履带腿式等移动机器人。
1.履带式最早出现在坦克和装甲车上,后来出现在某些地面行驶机器人上。
4. 研究方案
分析工作环境我们知,设计的移动机器人应具有:(1) 移动灵活,能够在平地上灵活的行走、转弯;(2) 地形适应能力强,能够越过高台、楼梯、斜坡等城市建筑结构地形,以及一定复杂程度的非结构环境;(3) 质量轻,结构灵巧,动力充足;(4) 能够在狭窄空间内灵活运动,具有很强的越障稳定性。
5. 工作计划
起止时间 工 作 内 容第1-2周 消化任务,收集、阅读相关资料,翻译外文资料,了解当前相关的各种救援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传动方案, 第3-4周 比较各种传动方案的优缺点以及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根据相关的要求,确定相关的传动方案以及机械大体结构,完成开题报告第5-6周 确定传动系统的方案,根据各种路况,进行静力学分析,选择相应地动力系统电机及传动比,并确定相关的整体结构尺寸及机构形式从而确保机器人的动力性、越障性。
第7-8周 在确定了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及相关尺寸后,进一步对机器人的内部机构进行设计,尽量使机构紧凑,从而减少机器人的整体尺寸及重量,完成装配图、并绘制出零件图第9-10周 完成设计后,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对前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撰写论文第11-12周 进行答辩与工作总结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